细石器是中国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新石器时代或更晚的一类重要的石器技术工业体系,其精髓在于从各类发达的细石核上剥取形态细小的细石叶,故学界也常称之为“细石叶工业”或“细石叶技术”。数十年来,中国史前考古界对于细石叶工业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于旧石器时代晚期时段,并且花费了大量精力致力于细石核的几何结构和技术类型研究,划分出柱形、锥形、半锥形、楔形、船形等一系列细石核类型。不可否认,探讨中国旧石器时代晚期细石器技术的关键就是对细石核工艺类型的把握。
就目前中国旧石器时代晚期细石叶工业的发现来看,主要分布于秦岭-淮河以北的广大地区。其中华北地区(广义上包括现今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宁夏等省区的大部分区域)不但发现细石器的遗址和数量多,而且近年来不断发现新的层位清晰且拥有测年数据的器物组合,为我们进一步深入认识中国细石叶工业提供了契机。不过,从目前学界的研究成果来看,华北细石器就分类而言仍存在相当程度的模糊不清的情况,特别是学者们对于楔形细石核和船形细石核的概念界定分歧较大,从某种程度上阻碍了研究的进展。因此,本文拟针对上述问题,尝试从华北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的细石核入手,探讨其类型、组合以及分期等问题。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一、华北旧石器时代晚期细石核的组合与年代
华北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细石叶工业遗存发现较为丰富,20世纪后半叶的重要发现包括河北阳原虎头梁遗址、山西沁水下川遗址和河北阳原油房遗址等。其中1972~1974年虎头梁遗址群发现的细石核中“楔型细石核”数量庞大且技术稳定。1973~1975年下川遗址发现的数百件细石核组合包括“锥状、柱状、半锥状、楔状和船形”等类型,2014~2017年发掘出土了距今2.7~2.5万年的“船形、楔形、锥形、半锥形”细石核组合。1986年在油房遗址出土十余件细石核,组合包括“楔形、船底形和柱形”等类型,但随后谢飞撰文指出“船形石核是从遗址附近采集的,可靠性较差,应予以排除”,近年来该遗址的年代学研究认定其年代为距今2.9~2.6万年。此外,1987~1989年河北阳原泥河湾盆地籍箕滩遗址出土百余件且比例极高的“楔形石核”,最近报道其光释光与碳十四年代(校正后)最早为距今1.6万年。1990年河北玉田孟家泉遗址发现少量“不规则形、原始楔形和船底形”等细石核类型。1991年和1992~1993年河北昌黎渟泗涧遗址共出土19件“船底形细石核”。
21世纪以来新发掘的细石器遗址相对来说具有更详尽的地层划分和年代测定数据,为不同细石核组合的进一步分期研究提供了更为充分的材料,其中的重要代表是山西吉县柿子滩遗址群。2009年柿子滩遗址S29地点共分8个文化层,其中第7文化层出土细石核23件,类型以“半锥状、半柱状和柱状石核”为主;第6文化层出土细石核54件,分为“船形石核和半锥状石核”两类;第5至第1文化层出土细石核数百件,均为“船形石核”;第7至第2文化层的碳十四年代校正后介于距今2.6~1.8万年,第1文化层的碳十四年代校正后为距今约1.31~1.28万年。2002~2005年柿子滩遗址S14地点发掘出土细石核27件,其中第4至第2文化层共发现细石核27件,全部为“船形石核”,碳十四年代校正后为距今2.3~1.79万年。2010年山西吉县柿子滩遗址S5地点出土细石核10件,其中第1文化层出土1件“漏斗状石核”,碳十四年代校正后为距今1万年左右;第4至第2文化层中出土的细石核均为“船形石核”,碳十四年代校正后为距今2万年左右。2001、2002和2005年柿子滩遗址S9地点出土细石核8件,包括柱状石核、锥状石核、楔形石核和块体石核,S9地点的碳十四年代校正后为距今约1万年。2005年柿子滩遗址S12G地点出土细石核8件,均为“楔形石核”,年代与S9地点大体相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