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史学前沿 > 考古学
“吴头楚尾”的考古学观察(之一)
作者:唐锦琼 来源:《南方文物》2021年第6期 时间:2022-04-22

  对于江西地区东周时期的历史状况,以往多信从文献记载。《舆地广记》在“江南西路”条下称“春秋战国属楚”。《元和郡县图志》中载,“春秋时为楚之东境,吴之西境。七国时全为楚地”。春秋晚期越灭吴后顺势占据了“故吴地”,此区域成为越的控制区域。到战国中期,据《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载,楚威王“大败越,杀王无疆,尽取故吴地至浙江……”。综上所述,江西在东周时期先后是吴、越、楚国的控制区域,是吴楚交汇之地,因此人们多用“吴头楚尾”或者“楚尾吴头”来概括。南宋王象之的《舆地纪胜》中有“《职方乘序》:‘吴头楚尾’”之语。祝穆的《方舆胜览》即称“豫章之地,楚尾吴头”。“吴头楚尾”成为概括江西东周时期历史状况的标志性称呼。

  对于“吴头楚尾”的具体历史状况,已有学者勾勒出大致的框架和发展历程:最晚到春秋中期以后,楚国的势力已达赣西北,是所谓的“南楚”之地;春秋晚期,赣江下游地区一度全被吴所占领;越灭吴以后,此地归越统治,同时楚也收复失地;楚灭越后,这区域尽数归楚;徐人也曾在此地活动;赣南之地原为“百越之地”,到战国中期以后,也全纳入楚的版图。以上仅为概述,有进一步深化的可能和必要。本文准备在文献记载的基础上,依托历年来的文字出土、考古发现及研究成果,略行狗尾续貂之举。

  “吴头楚尾”首先是国家政治疆域的概念,表明江西的全部或部分地区被纳入了某个国家的统治秩序中。纵观前人所述,这些国家主要有吴、越、楚、徐等。

  吴国的统治核心区域在长江下游地区。吴国的控制区域是否到达江西,近人多举文献中的“番”、“艾”两地,来证明赣北地区属吴。“番”见于《左传·定公六年》,“四月己丑,吴大子终累败楚舟师,获潘子臣、小惟子及大夫七人。楚国大惕,惧亡。子期又以陵师败于繁扬。令尹子西喜曰:’乃今可为矣。’于是乎迁郢于鄀,而改纪其政,以定楚国”。时为公元前504年,在春秋晚期的吴王夫差时期。此事又见于《史记·楚世家》,“楚昭王……十二年,吴复伐楚,取番。楚恐,去郢,北徙都鄀”。《史记正义》引《括地志》云:“饶州鄱阳县,春秋时为楚东境,秦为番县,属九江郡,汉为鄱阳县也”。据此有学者认为番即今之鄱阳县,地处鄱阳湖之东岸,鄱阳县此前已经属楚,鄱阳湖以西的大片地区也是楚国疆域,后为吴国占据。实际上,随着相关铜器的不断发现,即有学者提出番国在今固始县境内,固始附近的邸乡城就是其旧都。也有学者认为在今安徽临泉附近。不管何说为是,番国均在长江北岸的江淮地区,与长江南岸的江西无关。

  有关“艾”的记载见于《左传·哀公二十年》,“吴公子庆忌骤谏吴子,曰:‘不改,必亡’。弗听。出居于艾,遂适楚”。杜预注曰,“艾,吴邑。豫章有艾县”。据《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艾县,春秋吴艾邑。西汉置县,属豫章郡。治所在今江西修水县西司前乡龙岗坪”‘。1964年,在龙岗坪古艾城遗址以西10千米的上杉乡曾家山出土有战国时期錞于和钟(或为勾鑃)各一件,表明此处有东周时期遗存在。“艾”位于修水上游。由此向西翻过幕阜山即可到达湘北地区的汨罗江流域,与已经占据此地的楚国发生直接联系。

  ……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原文链接

上一条:仰韶与龙山之间:公元前3千纪前半叶中原社会的变革
下一条:试论华北旧石器时代晚期细石核的类型、组合与分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