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都兰作为丝绸之路青海道的重要结点被确认,是基于1982年热水墓群的考古发现,经过都兰穿诺木洪至格尔木,转西北过茫崖至新疆若羌的青海道路线得到考古实证的支撑。青海道的开拓与繁盛,与西迁青海的慕容鲜卑族的一支——吐谷浑有关,从公元5世纪初建吐谷浑国至龙朔三年(663年)年被吐蕃灭国,历时三百五十多年。吐谷浑国强盛时,成为一个拥有东西四千里、南北两千里国土面积的强大区域政权,完全控制了青海地区,为丝绸之路青海道的开拓和经营,以及东西方贸易和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贡献。公元7世纪青藏高原上强大起来的吐蕃,征服了羊同、苏毗诸部落后,建立了统一的吐蕃王朝。地处唐蕃之间的吐谷浑,成为强盛的吐蕃王朝向外扩张时首要征服的对象。663年,吐蕃大举进攻吐谷浑,吐谷浑可汗诺曷钵携弘化公主及数千帐逃入凉州,吐谷浑灭国。留在青海吐谷浑故地的亲蕃势力被纳入吐蕃统治之下。吐蕃灭吐谷浑占领青海地区,和青海道具有重要战略、经济地位有关。
都兰作为丝绸之路青海道的重要节点,在其所连接的东西交通道路的沿线上,遗留大量重要遗迹、遗物,其中以热水墓群为代表,成为东西方文化接触、渗透、碰撞与交流的重要证据。
热水墓群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热水乡境内。墓群分布于察汗乌苏河南北两岸,墓葬一般倚山面河,以山脚缓坡地带和黄土层深厚的冲积扇台地为主要分布地,整体呈枝叉状分布。1982年青海省的考古工作队(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前身)发现了热水墓群并随即展开考古工作。从1982年8月开始,一直到1985年11月连续四年,发掘了著名的“血渭一号墓”和其周边50座小墓。“血渭一号墓”被文化部认定为“全国六大考古新发现”。1986年青海省人民政府将热水墓群公布为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时代定为唐代(吐蕃)。1996年都兰吐蕃墓群入选“1996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同年热水墓群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1982年发现以来,以血渭一号墓为中心的热水墓群的墓主身份和族属,成为学界讨论时间最长、争论最为激烈的问题。
2018年震动全国的3.15热水墓群被盗案破获,缴获涉案文物646件,针对被盗墓葬(编号2018血渭一号墓)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取得了重要收获。该墓葬被评为2020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并发表了《青海都兰县热水墓群2018血渭一号墓》(以下简称《简报》)。《简报》详细介绍了墓葬的形制及出土随葬品,依据墓室的棚木测年,确定墓葬的年代为744±35年;根据所出印章,结合相关文献,推断墓主为吐谷浑王莫贺吐浑可汗。
由于该墓葬是热水墓群乃至青藏高原地区发现的布局最完整、结构最清晰、形制最复杂的王陵,又出土了吐蕃风格的“外甥阿柴王之印”的印章,因此,作为该墓葬的发掘者,拟从墓葬的形制和结构入手,根据随葬品特征,特别是印章,并结合汉藏文献,对墓主的身份及相关问题做进一步论证。
一、墓葬遗存
2018血渭一号墓位于察汗乌苏河北岸,西邻2007QM1,西距“血渭一号墓”400多米。墓葬位于山前二级台地上,背山面河,地势北高南低。2018血渭一号墓坐西朝东,为木石结构多室墓,由地上和地下两部分组成。地上为陵园,平面呈方形,由茔墙、祭祀建筑,以及封土和回廊组成。地下部分由墓道、殉马坑、照墙、甬道、墓门、墓圹、殉牲坑、砾石层、五室墓室组成。(图一)
陵园地势北高南底,平面近方形,由茔墙围合,东西长33米,南北宽31米,陵园茔墙上有门,还预留有排水口,显然陵园是有规划的。陵园内有覆斗形封土,封土四周由土坯墙围合。茔墙与封土之间是围绕封土的回廊。
陵园东北隅有祭祀建筑,由两座石砌房址(编号F1、F2)组成。房址平面均呈长方形。F1,东西长10.9米,南北宽9.84米,北墙开门,门外有曲尺形石砌照壁,房址内地面有燎祭后堆放在一起的羊肩胛骨五块,旁边有插入地面的方形木柱,这些遗存与文献记载相吻合,是重要的祭祀遗存。F2位于F1西北侧,边长5.6米,东墙开门,应为守陵人的居址。
陵园系热水墓群首次发现,是墓葬茔域范围的标识和设施,也是墓葬等级的重要标志。根据唐代文献,官员墓田规模与封土高度有严格的标准。从考古资料来看,唐代皇室高级成员,像皇帝、太子、公主等的陵墓四周是以夯土墙作为茔域的标识。据此可推知2018血渭一号墓的级别应该属于王陵级别。
2018血渭一号墓的陵园茔墙内有方形覆斗状封土,封土被四周的土坯墙围合。文献记载赞普松赞干布“墓作方形”“四方墓形自此始”。比定为松赞干布陵的琼结1号藏王陵,经详细调查与实测,其封土平面接近方形,顶小底大呈覆斗形,故文献的“四方墓形”,所说的应该就是封土的形制。
2018血渭一号墓在陵园东北隅发现祭祀建筑,并在陵园茔墙与封土间发现回廊,陵园茔墙上还发现门址,这些遗迹与墓上的祭祀仪式相关,是截止目前在青藏高原上发现的吐蕃时期可确认的唯一的祭祀建筑遗存。回廊,提供了文献记载的王臣属民环绕陵墓祭祀、绕陵供奉的通道,“一年之间王臣属民人等环绕(陵墓祭之),此后,届时年祭,并绕(陵)供奉”。祭祀建筑由一大一小两座方形房址组成,判断其为祭祀建筑的重要证据是在大房址中发现与祭祀相关的遗存:一是具有浓郁北方“烧饭祭”特征的焚骨燎祭的羊肩胛骨。北方的匈奴、乌桓和鲜卑社会祭祀时行焚烧之礼,所谓“烧饭”,《续后汉书·北狄传》载:“(匈奴)杀马、牛、羊祭而食之,焚其骨,谓之‘烧饭’。”《魏书》中记载乌桓“同祠以牛羊,祠毕皆烧之”;二是在“大室”地面所插的方形“杂木”,而文献记载吐蕃赞普死时“仍于墓上起大室,立土堆,插杂木为祠祭之所”,考古发现的“大室”“杂木”,正是文献记载吐蕃赞普墓上祭祀的实物证据,也暗示2018血渭一号墓规格比照赞普照级别。在唐代帝陵的考古中也发现了供奉和祭祀的寝宫遗址。
文献记载“在雅隆琼波建造(松赞干布,笔者注)陵墓,其陵(范围)之大小为一由旬,其陵内建有神殿五座……建四方形陵墓始于此”,“在陵内建神殿五座,其外封(土)如山”。可知赞普级别的陵内为“五神殿”,而2018血渭一号墓发现四个侧室和一个主室,墓室四壁均由木石构筑,在主室还有涂红彩的木构梁架,墓室四壁有壁画,这种白色墙壁、红色梁架的建筑,正是仿照生前的宫殿。各侧室有明显的功能区划:北2侧室设有木床架,铺有木板,出土大量丝绸和皮革,与服饰收纳有关。南1侧室出土陶罐,内有炭化的青稞,还有石磨盘、漆盘、漆碗、木案、羊骨等,与庖厨有关。这种由木石构建、结构为五格的墓室,与文献记载的雍布拉康山顶宫殿公元6世纪的“珍宝墓”相似,同样为木石构的五格,据说那是松赞干布的祖父达日年色统治时期的遗存。
2018血渭一号墓被盗严重,但仍出土大量随葬品,其中最为重要的随葬器物就是印章,鼻形钮,印面方形,边长1.8厘米,印文为阴文,由一峰骆驼图像和藏文组成,是典型的吐蕃风格的印章,符合墓葬的时代。藏文可译为“外甥阿柴王之印”。从印文可知墓主为吐谷浑王(图二),印文中的“外甥”表明了吐谷浑王与吐蕃王室的联姻关系,在《新唐书·吐蕃传》中就有“吐谷浑与吐蕃本甥舅国”的记载。
2018血渭一号墓棺椁破坏严重,彩绘棺板散乱。棺板残件表面施黑红彩并有贴金,彩绘内容无法辨识。大量的考古资料证明,彩绘木棺装饰是北朝鲜卑族的传统,青海出土的木棺彩绘系源于鲜卑的青海吐谷浑人的墓葬。
2018血渭一号墓出土有鸣镝2枚,为分体式铁镞骨哨鸣镝。哨部为椭圆状的橄榄形。鸣镝作为发布命令的信号,主要是传递信息和报警。魏晋十六国时期,从考古和文献方面来看,这一时期鸣镝使用人群主要为鲜卑,鸣镝最开始可能是鲜卑族的狩猎工作,随着鲜卑的南迁建立政权,鸣镝开始用做身份的象征。而墓主吐谷浑王是西迁的鲜卑族,固守民族传统,显然鸣镝随葬,更多是身份的象征。
2018血渭一号墓,从墓葬形制和随葬品来看,是一座吐蕃化的吐谷浑王陵。地上陵园和祭祀建筑与文献记载的吐蕃赞普的陵上祭祀相吻合,地下为长斜坡墓道的五室墓,墓室为木石结构,与吐蕃文献《贤者喜宴》所载的五神殿相吻合,同时在墓道、墓圹内发现有殉马坑和殉牲坑,也属典型的吐蕃苯教丧葬仪轨,具有明显的吐蕃化因素。但祭祀用羊肩胛骨,墓道东向,带台阶,彩绘木棺等,又带有明显的吐谷浑文化特征。
二、文献记载
2018血渭一号墓,经树木年轮测年为744±35年,属于吐蕃统治时期。出土的银金合金的印章,其风格与墓葬的年代相符,是典型的吐蕃风格的印章,也是目前考古发掘出土的吐蕃印章中唯一的方形印章实物。印章在印形与印文格式方面均与法藏敦煌古藏文卷子上的方形印戳相似,特别是与P.t.1083号卷子文末的朱色印戳风格完全相同。P.t.1083号卷子的印戳边长约4厘米,印文为阳文,由带翅蹲狮图像和藏文组成,藏文可译为“大节度衙敕令之印”。(图三)“大节度衙”是吐蕃在新占领地区(边境地区)设立的军政合一的统治机构。2018血渭一号墓印章的藏文翻译为“外甥阿柴王之印”,其中的“阿柴王”,表明了墓主人的身份。阿柴,是吐蕃对吐谷浑的称呼,“西北杂种谓之为阿柴虏”,可知墓主为吐谷浑王。
吐谷浑本是辽东慕容鲜卑族,公元4世纪初西迁至阴山一带,晋永嘉之乱时迁至临夏,定居甘南、青海地区,吐谷浑兼并周边的羌、氐等部落,不断壮大,建立吐谷浑国,并开创丝绸之路河南道,促进东西文明交流融汇和沿线民族商贸往来。唐高宗龙朔三年(663年),吐蕃灭吐谷浑国,吐谷浑故地悉数被吐蕃占领,亲蕃的吐谷浑王族与吐蕃政治联姻,形成甥舅关系,协助吐蕃政府处理民族与国家事务。
被吐蕃征服后的吐谷浑,文献记载零碎且不系统。敦煌发现的藏文写卷成为研究吐谷浑的重要参考史料。其中与吐谷浑相关的藏文写本有《吐谷浑(阿柴)纪年残卷》和《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
《吐谷浑(阿柴)纪年》残卷(Vol.69,fol.84)是斯坦因从敦煌藏经洞窃去的藏文写卷之一,卷长49厘米,宽约14厘米,共存文55行。“残卷是纪年性质的文书,而且是附属于吐蕃政权的吐谷浑王的一部大事纪年”。记载了706年-715年间吐蕃统治下的吐谷浑王莫贺吐浑可汗的大事年纪,是研究吐谷浑史的最为珍贵的资料,故乌瑞称之为“吐谷浑(阿柴)小王编年”。残卷汉译如下。(图四)
1. ……在羊山(G yang can) 堡……
2. ……蔡牙咄弃达(Sgra yo sto khri gdas) 与属庐·穷桑达贡(Cog ro Cung bzang vdam kong)……
3. …… 向莫贺吐浑可汗(Ma ga tho gon khagan) 致礼,并设盛宴……
4. 送其子古银五枚及丰盛礼品……
5. ……马年夏之孟月,举行圣寿大典……
6. 巡视……此年夏宫定于玛曲之滨的曼头岭(mu rto Lying) ……
7. ……大围猎。群兽亦……
8. ……之宫…其冬,在萨巴(Sra bal) 之羊山堡渡过……
9. 此冬…莫贺吐浑可汗娶……之女……
10. 为妃,至此吐谷浑(Va zha) 王选妃之事完成……
11. 晋升达热达通井(Da re davi Ltong jeng)。其后为猴年,于萨巴……
12. 祭典。其夏,母后墀邦(Khri bangs) 之侍从……
13. 对各千户(东岱Stong sde) 课以新税。定宅于玛曲之兰麻梁(gLang ma lung)
14. 入秋,移居于萨巴之羊山堡……
15. 于羊山堡过夏(应为“冬”)。尚甲赞
(zhang rgyal tsan) 任……
16. 改二尚论之任。进行户口大清査……
17. 举行祭典,定夏宫于色通(Se tong)。此后……
18. 行圣寿大典。后神圣赞普之……
19. 韦·通热纳云(dbavs stong re gnad nyng)等到来,参加议会……
20. 制定六种职务之……再巡视并行户口大清查。……狗
21. 年夏之孟月,行圣寿大典。此后……月……
22. 赞普娶唐王之女Mun sheng公主为妃……
23. 尚赞咄热(blsan to re) 与没庐·尚墀桑喀切通(Vbro zhang khri bzang kha stong)及属庐……
24. 蔡·牙咄到来。此后,母后墀邦与其子莫贺吐浑可汗……
25. 抵达后,母后与可汗及侍从、吐谷浑大尚论……
26. 达热达弄夷(Da red da blon yi) 与泥(dnyi) 之官员慕登(Mug lden) 到来,及马官旺(Wang) ……
27. 宫廷的官员及位阶高之人等……
28. 会见了Mun cheng 公主, 双方相互致礼,大宴会……
29. 奉献各种礼品。此后, Mun cheng公主于藏(rTsang) 域之中心地……
30. 居住。其后,宫室定于措(Tsog) 之彭域度(Rbong yo du)。冬……
31. 圣寿大典于夏之孟月举行。夏宫定于郎玛(Lang ma) ……
32. 朵(mdo) 之大臣没庐·尚贪蔡牙咄
(Vbro zhang brtan sgra ya ston) 等来致礼……
33. 赐与丰盛礼品,以酬其劳。秋……
34. 此年冬,吐谷浑尚论高官达热达弄夷去
世。其后……
35. 授予其家族玉石告身,内大臣、负责司法之……鼠
36. 年夏之孟月举行圣寿大典,大宴会……
37. 此后,冬季住于查雪(Tsha shod),母后墀邦……
38. 赠送礼品给尚宁(Czhang nyen) 之子韦·墀尚钵叶(Dbars khri bzang spo skyes)……莫贺吐
39. 浑可汗于行宫娶慕登阿里拔(mug Lden Ha rod por) 之女慕(Mug) ……
40. 之后,赐名阿列班弟咱(A Lye bang dig zhing) ……
41. 牛年,定宅于查雪。此年夏……
42. ……被罢免,任命苏仆墀苏布均(Shud pukhri gzu sbur cung) 接任……
43. 此年夏,居于査雪。尼娥(Gnyi vod) 公主……
44. 圣寿大典,赠送礼品。后(礼品) 接踵而至……
45. 布百匹,百只骆驼及饲者,百匹马及饲者……
46. 一齐赠送,韦氏族人不分主仆,属父方的亲属全部……
47. 此后,定宅于査雪。初冬举行圣寿大典……莫贺吐
48. 浑可汗于行宫娶属庐·东热孔孙(Cog ro Stong re khong zung) 之女为妃……
49. 名蒂兴(dig zhing)。东热孔孙由是晋升,位银字告身……
50. 得授。虎年,初夏举行圣寿大典……
51. 命令:韦·达札恭禄(Dbavs stag sgra khong lod) 与属庐·东热孔孙……
52. 东列布孔(Stong nyen sbur kong) 与慕登达奔奔(Mug Iden davi dvensben) 及达热……
53. 送至吐谷浑国后,外甥(Vbans) 吐谷浑臣民受到劫掠……
54. 又赴援吐谷浑国,途中……
55. ……母与其子……
残卷内容包括莫贺吐浑可汗选妃、大婚、举行圣寿大典、清查户口、接待吐蕃使臣、迎送唐朝金城主等大事。残卷提到的“莫贺吐浑可汗”是吐蕃所立的吐谷浑王,“母后墀邦(Khribangs)”,就是689年嫁与吐谷浑王的吐蕃公主,53行“外甥(Vbans)吐谷浑”,明确了这种政治联姻形成的甥舅关系。
《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是著名藏学家王尧、陈践合作编著的吐蕃史珍贵文献,内容分为吐蕃《大事纪年》《历代赞普传记》和《小邦邦伯家臣及赞普照世系》三大部分,作者在译注的基础上,结合有关藏汉文历史文献,对赞普、小邦家臣世系、历代朝臣和征战、会盟、颁赏、联姻等重大历史事件进行了考释,是研究吐蕃历史的最重要文献。其中吐蕃《大事纪年》,包括藏于法国巴黎的P.T.1288号和藏于英国伦敦的I.O.750号及B.M.8212(187)号敦煌古藏文写卷,是编年体史书,记载了650年-764年间吐蕃的重大事件。
《大事纪年》起自狗年,即唐高宗永徽元年(650年),终于猪年,即玄宗天宝六年(747年),合计98年。下面又根据伦敦所藏S.8212(187)号的卷子补充,起自猴年即玄宗天宝二年,甲申,744年之上一年(因年代残缺,应是羊年,即天宝元年癸未),终于兔年,即代宗广德元年,癸卯,763年之下一年(也因年代处残破,应是猴年,代宗广德二年,甲辰,764年)。共补充出21年。其中又有四年重出,实际总数为115年。这一百多年中吐蕃一侧记载的大事,悉备于中。
《大事纪年》第49-50行,牛年,即689年,“赞蒙墀邦嫁与阿柴王为妻”。该赞蒙与《吐谷浑(阿柴)纪年》残卷中第12、24行出现的母后墀邦同名,时代又相符,应该是同一个人。同时残卷中还有两人与《大事纪年》所记姓名和活动年代相符:残卷第23行出现的尚赞咄热与《大事纪年》中710年派往唐朝迎接金城公主的迎亲使尚赞咄热拉金应为同一人。残卷第51行的韦·悉诺逻恭禄(dBavs stag sgra khong lod)与《大事纪年》727年、728年的吐蕃大臣韦·悉诺逻恭禄完全相同。
《大事纪年》还记载了吐蕃进攻并灭亡吐谷浑国的整个过程。从659年派遣大论禄东赞开始进攻吐谷浑,至663年终于灭亡吐谷浑国,吐谷浑可汗诺曷钵与弘化公主率千余帐,走投唐凉州,禄东赞于666年“自吐谷浑境还”,于667年去世。至此原吐谷浑故地完全被吐蕃占领,留在故地的吐谷浑诸部归附吐蕃,《大事纪年》记载669年“吐谷浑诸部前来致礼,征其入贡赋税”。其后,禄东赞之子大论钦陵在阿柴国或征战、或征集粮草。
上述两份敦煌古藏文文献是研究被吐蕃征服的吐谷浑的第一手资料,弥足珍贵。
三、墓主身份
663年吐蕃征服吐谷浑后,为了统治原吐谷浑境内各部,就势必要扶植一个亲蕃的吐谷浑王,为加强对吐谷浑王的笼络与控制,采用政治联姻的方式,将吐蕃公主嫁给吐谷浑王,形成甥舅关系,在《大事纪年》中有“赞蒙墀邦嫁与阿柴王为妻”的记载。吐谷浑与吐蕃因联姻形成的“甥舅之国”始于松赞干布时,据藏文文献《贤者喜宴》记载,松赞干布之子贡松贡赞娶吐谷浑公主蒙洁墀嘎为妃,而这位13岁执政的赞普,却先于其父松赞干布去世。《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赞普世系》中也有同样的记载“贡松贡赞与昆交芒木杰赤噶所生之子芒伦芒赞”,“昆交”当为“公主”之音译,芒木杰赤噶即蒙洁墀嘎。可知《贤者喜宴》所记不虚。同样,汉文文献也有记载,《资治通鉴》卷201高宗麟德二年(665年)正月条载:“吐蕃遣使入见,请复与吐谷浑和亲,仍求赤水地畜牧,上不许”,这也证明吐谷浑与吐蕃早就有和亲关系。吐蕃与吐谷浑形成的互为甥(dbon)舅(zhang)之国关系,因吐谷浑的灭国,而固定为吐谷浑王自称为甥,即《大事纪年》出现的“坌(dbon)”,“坌”在单独使用时则专指吐蕃赞普或吐谷浑王,义为外甥,只是到了后弘期的文献中才有侄子、女婿之义。2018血渭一号墓的印章中出现“坌阿豺”,意思就是外甥吐谷浑,符合历史事实。
吐蕃灭吐谷浑后,亲蕃的吐谷浑王的序列并不清楚。统计文献可知,《大事纪年》中有坌达延墀松、坌达延赞松;《吐谷浑(阿柴)纪年》残卷中有莫贺吐浑可汗,这些就可能是自称外甥的吐谷浑王。坌达延墀松,在《大事纪年》中出现了三次,从675年贡金鼎开始,687年与努布·芒辗细赞等于“桑松园”集会议盟。688年,仍参与吐蕃的集会议盟。坌达延赞松于706年-714年以大论身份主持吐蕃会盟。残卷中的莫贺吐浑可汗,明确是赞蒙墀邦之子,从689年墀邦出嫁吐谷浑王算起,到残卷所述年代(706年-715年)时,正好可以做年轻的莫贺吐浑可汗的母后。
关于吐谷浑王坌达延墀松和坌达延赞松的关系,有学者认为坌达延墀松是吐蕃吞并吐谷浑后册封的首位吐谷浑王,薨于694年,他于689年娶吐蕃公主墀邦为妻,其子为下任吐谷浑王坌达延赞松。这样问题就来了,坌达延赞松与残卷中的莫贺吐浑可汗要么是双胞胎兄弟,要么就是同一个人。如果坌达延赞松是赞蒙墀邦之子,706年,他也就16岁不到,就以大论身份主持吐蕃会盟,“不可能膺此重任”。而《大事纪年》中记载“及至兔年(727年),任命外甥吐谷浑小王、尚·本登葱、韦·悉诺逻恭禄三人为大论”,此处的吐谷浑小王应该就指莫贺吐浑可汗。故学者指出坌达延赞松不可能是赞蒙墀邦之子,否则就无法解释莫贺吐浑可汗在位时坌达延赞松的身份。
2018血渭一号墓的树木测年为744±35年,是吐蕃赞普赤德祖赞统治时期。出土的银质印章,是典型的吐蕃风格的印章,符合墓葬的时代。吐蕃赞普赤德祖赞统治时期,以外甥自称的吐谷浑王,非莫贺吐浑可汗莫属。同时该墓墓主人人骨年龄为55-60岁,按残卷所记689年赞蒙墀邦嫁给吐谷浑王算起,以744年为准,按690年生莫贺吐浑可汗,到744年,其子年龄也就55岁左右,正好与人骨年龄相符。另外,从残卷记载707年-708年娶妃,710年与母后、大论等会见唐朝的金城公主,这一切都是在母后墀邦辅佐下进行,同时,残卷在行文中墀邦之名总是在可汗名字之前,也说明母后的地位高于可汗。另外《大事纪年》记载莫贺吐浑可汗曾率众十万寇临洮、攻打计巴堡城等,这与墓葬中出土大量铠甲相吻合,铠甲有铜甲、铁甲和漆甲之分。据此可确认墓主人应该就是莫贺吐浑可汗。
四、结语
吐谷浑本是辽东慕容鲜卑族,西迁进入青海等地,吐谷浑兼并周边的羌、氐等部落,不断壮大,建立吐谷浑国,并开创丝绸之路河南道。唐高宗龙朔三年(663年),吐蕃灭吐谷浑国,吐谷浑故地悉数被吐蕃占领,吐蕃为统治被征服的吐谷浑境内各部,扶植亲蕃的吐谷浑王族协助处理民族与国家事务,为加强对吐谷浑王的笼络与控制,以和亲形式,强化与吐谷浑王族的甥舅关系,授其可以承袭“莫贺”之号,统辖吐谷浑各部。亲蕃的吐谷浑王自称外甥,作为吐蕃的小邦而存在,地位远在诸小邦之上,在其管辖之内,设置相应的大尚论、尚论等不同级别的官吏,也有与吐蕃王朝相同的告身位阶制度,从表面上获得相对独立自治权。
2018血渭一号墓墓主是吐蕃统治下自称外甥的吐谷浑王,从印章与墓葬测年可知墓主就是吐蕃赤德祖赞时期的莫贺吐浑可汗,为探索热水墓群的布局与墓主族属提供有价值的线索。
综上所述,2018血渭一号墓是一座典型的吐蕃化的吐谷浑王陵,墓葬形制包括地上陵园与地下五神殿,反映了吐蕃文化与鲜卑文化、中原文化融合的多元形态。
(作者单位:中国历史研究院考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