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新石器时代一些遗址或者墓葬中,发现过一种独特的角器,它以鹿角为材质,形态呈靴形或曲尺形,因此被称为“鹿角靴形器”或“鹿角钩(勾)形器”(图一)。制作方式为选取一段鹿角的主枝和从枝结合部,将其剖开,以主枝作柄,从枝作钩。柄部一般长4~13厘米,上方往往刻有凹槽或钻有孔洞,有的顶部还出段;钩部长3~9厘米,平面呈椭圆形,有的稍微上翘,与柄部呈钝角或直角。靴形器的弧面为它的正面,切割形成的直面为背面。关于此类角器的研究颇多,学者们对其形制、源流和功用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但在很多方面尚未取得共识。
一、年代与分布
目前的发掘资料和相关研究成果表明,中国境内至少有34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发现了鹿角靴形器,总数约400件(图二;附表一)。分布范围以淮河流域为中心,北达胶东半岛,西至晋南、丹江库区,东南到宁绍平原,其中蚌埠双墩、定远侯家寨和金坛三星村遗址出土数量最多。根据测年数据和相关年代学研究结果,鹿角靴形器的出土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时期。
第一期,距今7000年或更早。主要发现于以双墩遗址为代表的遗存中(一般称双墩文化),包括定远侯家寨、濉溪石山子等一系列遗址。其中双墩遗址测年在距今7300~7100年,侯家寨一期测年为距今7300~7000年,其余遗址没有测年数据,不排除晚于距今7000年的可能性。这一阶段,鹿角靴形器仅分布于安徽境内的淮河中游地区。
第二期,距今7000~6000年。淮河中游此时几乎不见鹿角靴形器出土,但在周边地区分布范围较大。包括汶泗流域的滕县北辛和济宁张山,豫北的西水坡、豫中的大河村,晋南的东关,环太湖地区的罗家角和宁绍平原的河姆渡等遗址,都发现了此类角器。从遗址数量来看,这个时期环太湖地区马家浜文化发现最多。
第三期,距今6000~5300年。这一时期,环太湖地区出土此类角器的遗址数量锐减,仅在湖州塔地遗址崧泽文化遗存中有发现。金坛三星村的年代下限可到距今5500年,但详细资料未发表,尚不清楚这一时期是否还有鹿角靴形器出土。豫中地区大河村、唐户、石固,豫东地区武庄,南阳盆地的茅草寺,鄂西北的大寺等遗址,也发现了鹿角靴形器。
第四期,距今5300~ 4500年。环太湖地区有相当数量的遗址出土鹿角靴形器,均属于良渚文化。在豫中大河村遗址,豫西南黄楝树、下集等遗址中,也有少量鹿角靴形器发现。此外,胶东半岛三里河遗址有20座大汶口文化中、晚期墓葬随葬了这种器物。
……
(作者:李默然,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