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史学前沿 > 中国史
  • 2024/05/ 22

    从地质背景看汉魏隋唐时期洛阳盆地的河道变迁

    洛阳盆地伊、洛、瀍、涧四水流向与其地质背景密切关联。四水走向均受控于盆地基底的地层断裂线。伊、洛二水的走向主要取决于东西向及北东向的断裂线;洛水的流路主要受麻屯—偃师断裂影响;伊水的流路主要受宜阳—偃师断裂影响。瀍、涧二水的走向与北西向的断裂线一致;主要受新安—半坡等断裂影响。洛水在...

  • 2024/05/ 20

    抗战胜利后北京大学的复员接收与院系增设

    抗战胜利后,北京大学复员的同时,通过接收伪北大及整合原北平大学的学科资源,在原有文、理、法三院的基础上增设农、工、医三院,变成名副其实的综合性大学。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社会需求与政府导向的双重驱动,使得大学的学科设置越来越强调实用性和综合性。全面抗战时期,北京大学在学术与学科发展上的危...

  • 2024/05/ 17

    律令制与唐前期国家治理体系的基本特征

    唐朝政治制度史的研究积累相当深厚,就一些专门制度的研究来说,几至史料穷尽且题无剩义的地步。然而一旦转换视角,制度史研究也不乏常新的话题,甚而可为新的学术语境下整体史研究贡献理论与方法。国家治理体系就是政治史和制度史研究中新的整体性议题,需要就若干专题深入研究才能有所发覆,也需要结合已...

  • 2024/05/ 15

    明代山人群体与北部边防研究

    山人作为游离于官僚体制之外的“文化人”,广泛游走于明代北边地区。入北边督抚文官之幕府,以助其处理琐碎细务、为其出谋划策。可充当信使,传递着难秘密信息。但山人广泛涉足明代北边地区也产生了诸多消极影响。山人们的“投笔从戎”,不但挤占了原本属于武人们的职位空间,且容易攘夺将士们流血夺取的军...

  • 2024/05/ 13

    “以水为中心”:区域社会史研究的一个路径

    中国史学界围绕历史时期的土地问题展开了长期广泛而深入的讨论。与土地一样,传统农业社会中,人们围绕水的使用与管理,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全面来看,水利社会就是以水为中心延伸出来的地域性自然和社会关系体系。“以水为中心”的研究,可以贯通自然和社会两个方面,可以作为一条路径探讨区域社会全...

  • 2024/05/ 10

    明代云南边地土司辖域纷争及朝廷处置方略

    在中国历史上,边疆政区的辖域纷争极为普遍,已然成为历史地理和边疆史研究的重要议题。学界多关注的是“直接行政区”,对“间接行政区”的关注不够。近年来,明清时期土司辖域纷争逐步受到重视,多集中在内地土司区,对边地土司区研究成果较少。但是,边地土司的辖域纷争对中国历史疆域的形成,及其在中国...

  • 2024/05/ 08

    泾渠兴废与宋元以来关中水利灌区的不确定性——以历代“泾渠图”为中心

    引泾灌溉是秦汉唐宋以来的一个国家大型水利工程,在两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发展、兴盛、起伏、衰败和重生,是一个极为典型的水利类型。由于泾河洪水、沙石的巨大破坏性和引泾渠首工程的不稳定性,给关中水利灌区带来诸多不确定性。宋元明清以来,发生在泾渠水利中的一系列国家治水和改造工程,以及与...

  • 2024/05/ 06

    秦汉之前的三次文化统一浪潮

    根据考古发现,早在秦汉大一统之前的五千年间,中国大地上就曾出现过三次文化统一浪潮。这三次浪潮均发轫于中原,之后席卷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形成了三个前后相继的文化共同体:仰韶文化共同体、龙山文化共同体和青铜文化共同体。这三次文化统一浪潮,可以被视为秦汉大一统之前的三次预演,揭示了早期中国...

  • 2024/04/ 29

    清初西北茶马御史述论

    顺治二年,清朝平定陕西后,沿袭明朝之制,由中央选派监察御史一员赴西北地方专责西北茶马贸易及苑监牧政,称“茶马御史”。茶马御史任期例以一年一更,下辖茶马司、苑马寺及孳牧诸监。受西北形势影响,茶马御史权责屡有调整,后经几任茶马御史整饬,茶、马诸务有所复兴,但始终未复旧观。由于清朝用马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