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史学前沿 > 中国史
  • 2024/04/ 26

    中共党费制度的百年历史流变

    百年来,中共党费制度经历了创设(1921—1949)、定型(1949—1978)、发展(1978—2012)和革新(2012年以来至今)四个发展阶段。中共党费制度源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俄共(布)党建的传统,同时又是中国政党自身发展和建设的产物,在此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以纪律为底线的“收、支、管”三位一体的制度体系。新时代以来...

  • 2024/04/ 24

    从干办官到计议官:南宋初年枢密院新设属官考略

    为应对军政形势的剧烈变动,南宋朝廷增设了枢密院属官——干办官,以协助处理军政事务。随后改为计议官,这预示着宋廷赋予计议官更为重要的机速、赏功之责。计议官不仅负责措置战争所需、宣谕抚定地方,而且还有监察地方军政的职能。计议官来源广泛,往往是军政才能突出的吏干之才。虽是临时差遣,级别较低...

  • 2024/04/ 22

    宋代中枢体制中的宰属——以中书检正官为起点

     熙宁年间,北宋朝廷拟增设中书门下属官以解决中书之务不清之弊。所谓“宰属”,是指历史上的中枢机构属官。王安石提出宰属应是有权分工处理政务,能接受宰相咨询、顾问的中层官员。而神宗等人坚持防范宰属假借中枢权力,主张宰属职能应为监督吏员与管理机构运作。王安石主政时,中书检正官实现了他对宰属的...

  • 2024/04/ 18

    唐代首任河西节度使司马逸客墓志考

    神龙初司马逸客节度河西诸军州,为唐代首任节度使。他长期负责北方边地军政事务,与突厥、吐蕃等在边疆的活动密切相关,其间所任“兰州诸军事”等为首见,可补史阙。司马逸客在武周时期因执法严明获得拔擢,曾任中央和河西纠察官员之职。司马逸客墓志提供了重新观察唐代北方边疆局势演替的珍贵资料,还对《...

  • 2024/04/ 17

    明清时期黄运交汇下苏鲁豫皖接壤地带的耕作制度变迁

    明清时期漕运受黄河夺淮影响,先后有“借黄行运”“避黄行运”“束水攻沙”“蓄清敌黄”等一系列治黄保运措施,尤其潘季驯治河之后,大筑堤防,将黄河河道固定在归德—徐州—淮安一线,采用“束水攻沙”之法,导致黄河河床不断升高,原进入泗水的沂、沭、濉诸河流出路受阻,致使水系紊乱,苏鲁豫皖接壤地带...

  • 2024/04/ 15

    中国共产党请示报告制度的演变

    请示报告制度是我们党的一项重要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工作纪律,是执行民主集中制的有效工作机制,是推进党的政治建设的一项重要制度。纵观百年党史,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中国共产党,从建立之初就重视请示报告制度,而且伴随着波澜壮阔的革命历程一路走来,在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 2024/04/ 12

    抗战时期西部边疆林木资源调查与开发利用

    晚清时期,东北全面放禁和人口大量涌入带动了林木资源开发,俄、日两国也竞相前往采伐和运销,使东北木材在华北、华东市场长期占据优势地位。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凭借军事强力、经济优势和先进制材技术垄断东北林木资源,肆意采伐并运销东北木材至日本本土和朝鲜半岛,以满足扩大侵略战争的需要,造成东北木...

  • 2024/04/ 12

    朱徐常郭婚姻集团与“靖难之役”

    朱元璋家族与徐达、常遇春、郭英三个功臣家族之间的联姻,早在明朝建立之前就已经开始。明立国后,这一集团式的联姻进一步扩大,成为皇室与勋臣联姻的核心。随着懿文太子夫妇去世,集团内部的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最终引发了导致皇权更迭的“靖难之役”。“靖难”成功的朱棣随后加强与徐达、郭英家族联姻...

  • 2024/04/ 08

    唐瓜沙间阶亭驿、新井驿的确定及其地理意义

    区域交通线路是理解区域开发及空间联系的关键。唐代沙州和瓜州两地间的交通线路长期以来部分驿址定位不够精确。通过地理环境分析及各驿址位置的历史记载,可确定沟北古城为唐代瓜沙间的阶亭驿址,西沙窝三号 古城为甘草驿址。在两处驿址之间,新发现古城遗址一处,进一步证实了交通线路的存在,而巴州二号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