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史学前沿 > 中国史
  • 2024/07/ 06

    宋代对海潮的认识与利用

    海洋潮汐是近海岸发生的海面周期性升降现象,滨海地域的经济、社会生活与海洋潮汐的升降涨落息息相关。船只航行和进港、出港,港口建设,渔民近海捕捞采集,盐业生产,沿海农田垦殖与灌溉,以及防灾减灾、环境保护等,都必须顺应潮汐变化的规律。我国古代很早就已开始观察潮汐现象,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并认...

  • 2024/07/ 06

    福建“海岛请垦”与乾隆朝海疆治理实践

    目前,学界对古代东南沿海的开发与治理研究成果丰硕,而对福建海岛历史的研究多集中于经济开发与军事防御、海盗活动、海上航线等,少有将海岛历史放置于当时背景下,考察国家政策与地方实践之间的互动过程。康熙二十二年(1683)台湾平定后,清朝宣布开海,在国家垦荒政策激励、地方文武官员推动、海上军事...

  • 2024/07/ 06

    文明演化中的中国法律与社会:瞿同祖对梅因思想的推进

    作为中国杰出的法律社会史学者,瞿同祖对传统法律与社会秩序的考察蕴含着中国文明的整体关怀。《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中广为人知的法律儒家化命题,点明了从汉至清的古代社会秩序,成为观察中国古典文明的重要一环。实际上,瞿同祖最早从周代封建社会入手,进入到汉代、清代的社会历史研究,由此勾勒出从周...

  • 2024/06/ 24

    雍正改制与清代科举的新传统——以登极恩科和恩诏科举广额为例

    雍正登极恩诏中并无特开恩科之款,特开登极恩科是在此后另行专诏颁布。雍正开创登极恩科,提高、扩大恩诏科举广额的名数和范围,和他继位之初与宗室诸王的党争及其在八旗中的势力不占优势有关。此举旨在借助民人尤其是汉人的力量来稳固统治。雍正七年以孔庙庆云恩诏科举广额,实则与曾静案密切相关,其目的...

  • 2024/06/ 24

    中国传统航海计程方法的演进

    随着人类航海活动范围的拓展,航程计算也成为必要的工作。在近现代船舶计程仪广泛应用之前,中国海域已经流传着一套主要以“日”“月”“潮”“更”“里”为单位的传统航海计程方法,为旧时中国航海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必要的技术保障。20世纪60年代,向达先生整理《两种海道针经》时提出“中国古代航海上...

  • 2024/06/ 24

    明代府州县的繁简与等级划分——以江西为中心的考察

    从秦汉到元朝,皆以户口数量为主要指标,兼顾政治地位、地理位置、经济水平等因素,把地方政区划分为若干等级。明太祖一改前代做法,先是以税粮为标准把府州县分为上中下三等,旋即又综合考虑税粮多少以及地理冲僻、事务繁简、负担轻重等因素把府州县分为繁简两等,开启了主要依照事务繁简和地理冲僻等因素...

  • 2024/06/ 18

    抗战胜利后天津的粮食供给困境与政府因应(1945—1947)

    抗战胜利后,天津面临着战争导致的粮荒与通货膨胀引起的粮价上涨困境,两者交织起伏,使供需矛盾突出。天津市政府通过向中央“求粮”获取敌伪存粮、开仓平粜,赴产区“购粮”增加储备、疏导粮源,同市场“争粮”促进流通、降低粮价,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粮食供给困境。然而,由于战后天津的市场网络大为缩...

  • 2024/06/ 18

    官员激励与政风之变:论元祐更化的困境与失败

    元祐更化在南宋时期被誉为治理的典范,然究其实际而言,几乎没有可以称道的政治成就。针对熙丰时期官员激励机制的强化导致了聚敛严重的问题,元祐更化以“宽仁”为理念,主张“百姓足,君孰与不足”,反对苛政,在废除新法之时,大力整顿监司,在官僚体系内部采用了弱化官员激励的方式,放松对州县官员的监...

  • 2024/06/ 18

    土司制度的历史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角度重新认识土司制度,可以看出,土司制度是加强边疆与内地联系的纽带和桥梁,为西南地区各民族的文化认...

首页上一页下一页尾页